在學校講課會發現,雖然現在的入學管道很多元,但仍有很多準新鮮人是懵懵懂懂地選填科系及上大學,而隨著AI的蓬勃發展,未來很多職業現在都尚未真正誕生,因此筆者這一篇文章,想要帶領大家思考,大學教育對我們的意義是什麼?它很可能不是為了學一些專業或一技之長,而是讓我們大學四年之中「可以去找尋真正自己喜歡做的事」並且用一種「終生學習」的心態去經營我們未來的人生,也因此我們勢必該用一種『以終為始』(逐步建構職業目標)的思維來經營大學生活就變得格外重要。這就是我寫這一份「大學生必備生涯規劃指南」的主要核心概念。
1. 大一:盡情探索 > 放大視野> 建立對人生夢想的想像
雖然筆者知道,在現行高中時期的教育下,很多學生已經在校園期間已經開始進行生涯探索,以確認自己的未來就讀的科系,但是我相信仍有很大一部份的學生,在高中時期仍然是以課業的學習為主,對於科系的選擇或是未來職業的想像仍然是非常模糊的,因此筆者認為,在大ㄧ時期我仍然會將此階段設定的主軸為「盡情探索」,目的在於放大自己的視野,並建立自己對未來人生夢想的想像(而且這樣的想像可以從模糊慢慢變得具體就好)。
所以筆者簡單將大一時期分成四個向度(課業、課外活動、體能、人際關係),在這四個向度內,你可以透過各種方式去盡可能盡情多元的探索。
-
- 在課業的向度中,我很鼓勵各位同學在課業負擔許可的範圍裡去做跨系的學習,哪怕只是旁聽也好(我知道這個時期有些學校的所謂的大一不分系),因為假設若當初就讀這個主修科系並非自己的首選或明顯的偏好,大一升大二時期仍有轉系的機會,甚至於選擇雙主修、輔系、一些跨領域學程、甚至於現在還可以跨校學習。另外,在這個時期,可以多去涉獵一些共通類的通識課程(或是博雅課程),包括跟生涯相關課程的學習,學校若有舉辦一些業師的講座、邀請學長姐回系所分享、一些職人的在校分享,大一生也都可以多去聽,還有把握機會多認識系上學長姐,聽聽他們的經驗分享,若是系上有實習制度,也可以多去了解學長姐實習的機構單位現況,這些都是很好的建構自己對於職業及工作樣態的想像一種很好的方式。
- 在課外活動方面,我知道現在課外活動的型態也愈來愈多元,社團也許是其中之一,但我想說的是,多去看多去接觸及多元嘗試各類型的課外活動,絕對是很重要的一項學習歷程,而在大一時期,我會建議大學生可以多去跑攤幾種課外活動或社團,在大一上甚至不一定要馬上確定下來,而且最好不要只參加聯誼性質的高中校友會,因為高中校友會多半是交誼為主,我建議各位同學反而可以去參加一些例如學生會、系學會、或者參與服務志工性質的社團也很好,但是我一樣都是秉持大一上可以多跑攤的想法。
- 在人際關係方面,也是多去藉由參加學校的新生活動多去認識其他系所的同學或學長姐,一切都是抱持放大視野、擴大自己的交友或生活圈為首要考量,因為只要多看多聽多聞多感受(包括感受自己情緒是開心的、不排斥的、討厭的、樂在其中的),這樣自己的涉獵的廣度才會大,等到我們到了升大三大四要做升學或就業選擇,或是職業選擇時,才不會因為自己侷限的視野而有所受限。
- 在體能或休閒方面,我自己是覺得,有一個休閒或運動習慣是很重要的,可以是簡單的慢跑或戶外踏青也可以(這通常是我面試求職者會想多了解的),因為運動或具有一些喜好和休閒,這關係到一個人是否有適當的紓壓方式,工作絕非人生的全部,因此若能在大一時開始學習到幾個自己可以長久進行的休閒嗜好,我認為這對於求職或個人生涯都絕對是一個大大的加分。
2. 鼓勵大家在大一時盡情探索的目的只有一個:『建立對人生夢想』的想像,進而到我要什麼樣的『工作與生活日常』
這部分的想像,我想說明的是,這不光只是了解「未來我們要從事什麼樣的工作」,更多的是我們要過得什麼樣的人生,不光是想像未來工作的「工作內容」,更多的會是「工作與生活日常的想像」,而這兩者的差異是,後面更會偏向工作的一天或一週可能會經驗到的工作有哪些?而下班之後,我又可以有哪些屬於自己的生活,舉例來說:我們都看到便利商店的人員在櫃台幫我們結帳,也許你覺得這就是他的工作內容,但是也許他一整天還要做到打掃環境、與店長開會、上架鋪貨、協助提升服務品質、協助回應客人問題…等等所謂工作的日常。因為便利商店門市人員居多是排班制,因此他們上下班的時間是和他人不一致的,未必是朝九晚五,或假日一定排在周六日,因此我和朋友或家人的作息不同(也許是相同),你是接受與否呢?
所以多去觀察周遭的人事物吧!如果你覺得在大學以前,你很少觀察各行各業在做些什麼,那麼在這段時間就多花點時間在校園或社會中走跳和多觀察他人的工作與活的日常吧,或者多上網搜尋其他人的職人故事、了解各種職業的工作面貌與生活樣態!
再多接觸和多觀察人之後,試問自己:未來我想要在工作中會接觸比較多的是人還是電腦、儀器?我需要從事的是溝通協調、解決問題、點子發想、創作、研究、操作儀器、協助他人解決問題…等等這種種的「工作畫面」,而下班之後我又想獲得什麼樣的生活呢?我可以安排自己的事情嗎?例如,從事某些業務型的工作,很可能工作日常就是騎車或開車、與人溝通或說服、議價或簽約,下班時間也不固定,而且常常在外地奔波,與朋友相處時間會變得不固定,這樣的生活樣態是你能夠接受的嗎?
或許你會說,可是我的科系都確定了,我的工作畫面會跟同系的同學們不一樣嗎?答案是:「會的」。
舉例來說,機械系的同學未來一定接觸機器嗎?雖然你讀的機械系,但是當你發現你喜歡的「工作日常」是透過與人溝通協助解決他人問題,那麼也許你適合的工作就會是專門協助他人解決儀器問題的「客服工程師」,而這工作有很大一部分是需要具備溝通能力的。但是「客服工程師」並不是一直維持在公司場域性質的工作,可能要跑不同的客戶或廠商端協助處理機台問題,生活樣態會和純粹在工廠內的「維修工程師」很不一樣,這樣是你喜歡的嗎?而以上所列許的種種,就是所謂的「工作與生活日常」。
有些工作,也許工作並不完全是你所喜歡的樣態,但有時候反而是因為他能有著生活樣態是你喜歡的,你會因為生活樣態而選擇這份工作型態。因此在大一階段,最重要的就是擴展你對於工作與生活樣態的探索吧。